管理学的五大职能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

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

管理者的概念

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即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管理者的分类

管理者的分类按照管理者的层次划分

  1. 高层管理者

  2. 中层管理者

  3. 基层管理者

  4. 作业人员

在管理过程中:汇报是自下而上的,指令是自上而下的。

管理者的工作:1. 要有目标;2. 要将人员组织起来;3. 要激励他们(画大饼);4. 要检查评估工作

管理者的三类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 10种 不同的角色,这 10种 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大类。

· 人际关系角色

  1. 挂名首脑

  2. 领导者

  3. 联络者

· 信息角色

  1. 信息监听者

  2. 信息传播者

  3. 发言人

· 决策角色

  1. 企业家

  2. 混乱驾驭者

  3. 资源分配者

  4. 谈判者

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对管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要求

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

有效管理者:工作量多、质量好,及其下级对其满意度较高。(特点: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网络联系的贡献相对最小)

成功管理者: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特点:网络联系相对贡献较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贡献相对最小)

一些管理学中的重要人物

罗伯特 · 欧文 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亚当 · 斯密 “经济学” 鼻祖,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 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

梅奥 著作:《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人际关系理论

几个重要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开辟了管理理论的新领域,纠正了以往管理理论忽视了人的因素的不足,并为以后的行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X-Y 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著作《企业的人性面》提出X--Y理论,该理论是研究关于人们工作源动力的理论,并且这是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X 理论

X理论的人性假设

X理论的管理要点

企业管理的唯一激励办法,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基于这种理论出发的管理措施倾向于一是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二是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传统观点脱离现代化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来看待人的因素,是极为片面的。这种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其后果是导致职工的敌视与反抗。

Y 理论

Y理论的主要观点

Y理论的管理要点

基于人是“积极主动工作的人”观点,那激励的办法可以是

一是扩大工作范围

二是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岗位上工作

三是工作之后引发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是管理要把信任和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使职工达到自我激励

管理者只要让员工启发内驱力,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

超 Y 理论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ohn.J.Morse)和杰伊·洛希(Jay.W.Lorsch)根据 “复杂人” 的假定在X-Y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于1970年提出的一种新管理理论即超Y理论。

超 Y 理论的人性假设

超 Y 理论的管理要点

超Y理论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需要动机、能力、个性方面的差异,因时、因地、因人、因事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和奖励方式。

Copyright © 2024 - 2025 By LanYun All Rights Reserved.

站点已运行:20年11月27天